纸张尺寸与书籍开本一样,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归因于它们历史上不同的起源、制造过程以及技术发展。
例如,在14和15世纪,在今天的意大利、瑞士和德国地区,43 × 30厘米的纸张尺寸很常见,这大致相当于今天的DIN A3尺寸。这种尺寸在手工造纸过程中是一种易于操作的尺寸。
但与此同时,用于批量生产纸张的第一批造纸厂也已出现。因此,历史上的纸张尺寸总是根据各个制造商的纸张尺寸而定。常见的有所谓的“Quartformate”(即通过两次对折制成的纸张的四分之一)或“Oktavformate”(同理,纸张的八分之一)。然而,当时并没有标准化。历史上的纸张尺寸在边长比例上也与今天的标准尺寸有根本区别。常见的纸张尺寸比例是3∶4。如果将这样的纸张对折一次,会得到比例为2∶3的纸张;第二次对折后,又会得到比例为3∶4的纸张,依此类推。因此,“Quartformate”通常是3∶4的尺寸,“Oktavformate”是2∶3的尺寸。
这些尺寸被赋予了不同的美学特性和特定用途的适用性。例如,3∶4的“Quartformate”被认为是柔和友好的,而较窄的2∶3“Oktavformate”则被认为是更严谨的。当用作书籍开本时,更大更宽的“Quartformate”更受青睐,适用于放置在桌上的精装书。而更便于手持的2∶3尺寸则适用于手拿的书籍。即使在今天,平装书通常也采用接近2∶3边长比例的窄开本。
在某些地方,例如在图书馆学中,19世纪的尺寸至今仍在使用。有些数值随时间推移已发生了变化,有时甚至超过一英寸。
相关主题
来源:book2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