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色彩管理领域,校准和特性化这两个术语经常被混淆使用,尽管它们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在处理数字图像文件时,所有输入设备(例如数码相机、扫描仪)以及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打印机)都应该进行校准和特性化,以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色彩错误。
校准是将设备调整到特定的技术条件(例如,在显示器上,遵守特定的色温);而特性化则是测量设备并创建一个相关的 ICC 配置文件。因此,严格来说,校准发生在特性化之前,但通常会通过专用工具一步完成。
校准和特性化之间的区别可以通过一个数字体重秤的例子形象地理解:当体重秤开启时,通常会进行自动校准,这样在完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显示屏会显示 0 千克。而特性化则意味着,对于一定数量的参考重量(10 公斤、20 公斤、30 公斤等),会创建参考测量值,并且为每个参考重量将一个校正值存储在一个配置文件中(例如,当承重 10 公斤时,体重秤显示多 5%;承重 50 公斤时,只显示多 3%;承重 100 公斤时,只显示多 1%)。
相关主题
在摄影中,对比度范围(也称动态范围)描述了一张图像中最亮和最暗点之间的差异。它以最暗点与最亮点之比来表示。
在底片(幻灯片、负片、照片)中,最亮点具有所谓的最小密度,最暗点具有最大密度。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之差便是所谓的密度范围,在摄影中也称作对比度范围。
拍摄对象或底片的对比度范围对于确定正确的曝光至关重要:只有当传感器或胶片的曝光范围大于或等于拍摄对象的对比度范围时,才能记录下拍摄对象的所有细节。否则,拍摄对象的部分区域将显示为黑色和/或白色。
相关主题
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绝对温度和温差不使用常用的摄氏度单位,而是使用开尔文(单位符号:K)表示。
开尔文也用于表示“白光”的颜色印象。热辐射体(例如白炽灯泡、煤气火焰、太阳)的光谱由其温度决定,相应地,非热辐射体(例如LED、荧光灯)的光线也会被赋予一个“色温”。
例如,如果LED灯的色温标示为3000 K,这意味着它产生与温度为3000 K的热辐射体相同的颜色印象。这种颜色被称为“暖白”,其中“暖”在此语境下与温度无关,而是与颜色分为“暖色”(偏红)和“冷色”(偏蓝)有关。因此,高色温代表偏冷的颜色印象。常见的照明设备色温范围通常为3300开尔文以下(暖白)、3300至5300开尔文(中性白)以及5300开尔文以上(日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