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档案 – book❷net 图书扫描仪

艺术渴望被观赏、被欣赏、被解读。材质、形式、结构和色彩的整体构成了作品,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被探索。但是,如果你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却无法亲临现场观赏或购买作品,如果你是一家博物馆,希望将馆藏作品向公众和研究人员开放,或者如果你是一位艺术家和画廊主,想要展示待售作品,该怎么办呢?

高分辨率3D扫描,正如我们使用 CYBERGLOBE Culture 生成的那样,是艺术体验和艺术营销的一个里程碑。它们让艺术品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被体验。

法兰克福艺术家的到访

我们邀请了著名当代艺术家 塞巴斯蒂安·施特勒(Sebastian Stöhrer) 参观我们在巴特瑙海姆的现场,使用 CYBERGLOBE Culture 对他的一些陶瓷雕塑进行数字化。施特勒于1968年出生于弗莱堡,现居住并工作于法兰克福,自2017年起担任施泰德艺术学院陶艺工作室负责人。他的作品由著名的法兰克福艺术画廊 Studio PPC(前身为 PPC Philipp Pflug Contemporary)代理,丰富了诸多知名私人收藏,并已在德国和国外的多场展览中备受瞩目。

施特勒的陶瓷雕塑,这些“陶瓷生物”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如今置于 CYBERGLOBE Culture 的“聚光灯”下。艺术家对结果感到欣喜。复杂的表面结构被捕捉得纤毫毕现,甚至连单根稻草的细节都清晰可见。这些雕塑可以在屏幕上通过鼠标点击进行旋转和翻转,并且可以放大局部。其结果是带来一种艺术体验,消除了因物体脆弱性而即使在现场也必须保持的距离感。

艺术家和艺术市场的机遇

当代艺术知名代表与革新性3D扫描技术的此次邂逅,凸显了其对艺术家、画廊、拍卖行、潜在买家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而言的重要性。过去,人们不得不依赖照片来展示和审视作品或做出购买决策,而现在,3D数字副本提供了多维度、更逼真的基础。

陶瓷,2019年。烧制黏土、釉、稻草,21 x 40 x 31 厘米。 © PPC Philipp Pflug Contemporary,摄影:Sebastian Stöhrer

3D技术作为创作过程的一部分

Sebastian Stöhrer为CYBERGLOBE Culture的使用带来了另一个创新方面。他提到艺术学院和艺术院校的学生及毕业生利用这项新技术的可能性,即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再现,还可以作为艺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实现生产性应用:模拟艺术和数字艺术交织在一起,扫描仪成为艺术品创作中的工具。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