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手稿 永恒留存 – book❷net Buchscanner

2024年4月19日,美因茨大学图书馆就数字化斯派尔、沃尔姆斯和美因茨这三座主教城市共462份中世纪手稿举行新闻发布会 / © D.Ghemires

book2net扫描仪数字化462份中世纪文献

最初,只有少数人能阅读它们;后来,当阅读变得普及后,人们若想查阅这些古籍,仍需付出一定努力。毕竟,这些是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原件,不容有任何损坏。 речь идет о462份中世纪盛期的手稿,部分可追溯至9、10世纪,但更主要是14世纪末以来的文献。它们通常分别保存在美因茨、沃尔姆斯和斯派尔的不同机构中。目前,这些文献——约17万页——正通过我们的“Cobra A1”扫描仪进行数字化,从而使当代人易于访问,并为后代保存下来。这项浩大的工程,其付出定将物有所值。

人人共享文化遗产

“中莱茵地区在中世纪凭借其政治、宗教和经济上的领先地位,成为了手稿生产的杰出区域”,美因茨大学图书馆档案和藏品部主任克里斯蒂安·乔治博士强调说。“因此,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将这些珍宝数字化并公之于众。”德国研究基金会(DFG)也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并将在未来三年内资助31万欧元用于此次数字化项目。“对于学者来说,拥有数字化版本总是很棒的,因为手稿藏品往往难以获取,或者状况不佳,需要先进行修复处理。”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和图片文献服务中心主任克劳斯·T·韦伯博士说。来自不同机构的藏品都在这里进行扫描。韦伯提出了一个远超学者兴趣的观点,因为这些数字化后的手稿未来将通过美因茨大学图书馆的“Gutenberg Capture”门户网站向广大公众开放。“它被民主化了。它将成为公共财产。一种精英文化遗产将变为一种整体的、民主的文化遗产。”韦伯说。而这只有在相应高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技术实现完美

这得益于巴特瑙海姆(Bad Nauheim)制造的技术,具体来说是扫描仪“Cobra A1”。我们的公司MICROBOX有限公司的授权签字人兼销售与服务部门主管格诺特·加亚尔茨基(Gernot Gajarszky)解释道:“摄像机以110度角正对110度稿台。这是实现无失真数字化并能在理想焦距范围内工作的最佳起点和基础。”这项技术提供了完美。重要的是,操作扫描仪和处理手稿的工作也要仔细完成。加亚尔茨基说,最大的挑战在于手稿本身的处理以及将其放置在Cobra稿台上的相关事宜。这项工作需要非常细心,以避免损坏作品。“为了支持这些工作,Cobra扫描仪的稿台提供了多种设置选项,”他补充道,并提到了根据书籍厚度进行的高度调节、水平移动功能,以及可选的角度调整或书台支撑板的调整。“Cobra A1”以最高标准,尽可能忠实地再现所有内容,并确保色彩准确。加亚尔茨基解释说:“高分辨率的book2net摄像机确保即使是褪色或非常微弱的细节也能清晰可读。通过辅助使用透光板或薄膜,可以使水印显现出来。”通过结合反射光和透射光拍摄以及应用数学,可以支持这种分析。这样可以分离前景和背景,“从而最终使纸张结构、压纹和水印更好地呈现出来”。

来可能会带来什么

现代技术和保护古老珍宝的意愿将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仔细查阅文献,例如来自9世纪的《圣奥尔本圣礼书》(Sakramentar von St. Alban)或美因茨大教堂和教区博物馆馆藏的六部大型卡尔默罗会唱诗班书籍。谁知道未来还会带来什么。克劳斯·T·韦伯(Klaus T. Weber)解释说,例如,一旦唱诗班书籍被数字化,就可以让人们演唱其中的乐谱,并将歌声与手稿一同呈现。人工智能可以创造额外的价值,例如将古老的字体转换为现代字体。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将利用手稿,而这些手稿的数字化得益于book2net技术得以实现。这听起来像是未来之音,但随着对462份手稿的扫描,未来已经开始。一个保存过去的未来。

 


案例研究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