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 – Kirtas

想象一下,数百万计的珍稀脆弱书籍,被锁在某个鲜有人问津的图书馆后方昏暗房间里,永不见天日,或者更准确地说,从未被人手取出翻阅;从未被人眼仔细研读——被遗忘,等待进一步腐朽,直至消失于世。

在过去的大约一代人的时间里,对于许多关心此事的人而言,解决这一噩梦般情景的办法,就是将这些被遗忘的书籍数字化。将它们数字化并创建具有保存质量的图像文件,以便存储、重印或共享;并通过日益扩展的全球互联网提供访问。

现在,请你想象一下——数百万计的珍稀脆弱书籍,被数字化后锁在某个电脑硬盘里,从未在某个电脑显示器上展现;元数据和/或超链接从未通过鼠标或智能手机屏幕的点击而被访问。背光显示的文字从未被人眼阅读,被遗忘,等待着未来某一天硬盘出现故障,那些以脆弱的比特和字节形式存在的页面就此消失。

数字化固然重要,但可访问性或许更为关键。这是值得吸取的一个宝贵教训,但也许这里最大的教训不在于书面文字的保存,甚至不在于其可访问性,而在于我们自己有能力花时间去寻找并找到当下所需或未来可能所需的信息。有时我们可能会认为,所有已知的信息,或者至少是我们认为值得了解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谷歌搜索轻易获取。我们还可能认为,一旦遇到信息,就不必将其永久存入我们大脑灰质的巨大“个人存储硬盘”中,因为即使忘记了,未来某天我们也可以再谷歌一次。

知识是过去信息和灵感的持续泉源,我们从中汲取所需,以满足我们当前的智力需求,并实现我们未来的梦想和目标。

在不远的过去,人类曾为寻求知识跋涉万里,跨越国家和大陆——耗费数小时、数天乃至数年。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年轻的亚伯拉罕·林肯的故事,他住在印第安纳州南部的偏远林区,急匆匆地穿过数英里未开垦的森林和田野,向“邻居”的藏书借阅书籍。我们可能会问自己:“如今我们还会进行这样一项耗费体力的探索吗,还是说通过互联网普遍且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也许并没有贬低知识本身,而是贬低了最终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说,知识的价值可能不仅在于那些被阅读、听到或以其他方式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还在于它被寻求和/或传达的方式?

这些都是相当有趣的问题,值得思考和推敲,但事实是,我们越来越依赖数字媒介来发现、收集、表达和传播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无论它们已有数千年历史还是仅仅诞生了几秒钟。使信息可访问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说,在于我们用来捕获、保存和共享它的工具和方法——而获取这些工具和方法正日益受到大学、图书馆和企业的共同追捧。

因此,抛开所有推销说辞不谈,下次当你走到当地图书馆的图书扫描亭,打算扫描几页陈旧的、重新装订的参考书时,或者慵懒地坐到你最喜欢的电脑屏幕前,快速输入关键词搜索到某个偏僻的流行文化小知识时,请记住,正是你自身的好奇心,以及从更广义上讲,人类对知识永无止境的追求,才赋予了Kirtas等公司提供的复杂且高成本的技术以真正的价值——这些技术旨在帮助你获取所寻求的部分(但并非全部)答案。

2016年9月28日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